返回联盟首页|共产党员网
无障碍浏览
首页>要闻动态>工作动态

大咖“论剑”!乡村人才振兴为吉阳赋能

【字体: 打印
2022-01-19 10:19 三亚日报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应把人才振兴置于首位。强化人才振兴,才能确保乡村建设的良性循环。

1月11日,以“吉阳乡村人才振兴论剑”为主题的人才论坛在红花共享农庄会议厅举行。会上,4位高端人才就如何筑巢引凤集聚高层次人才,如何利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如何培养文化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等话题各抒己见、“把脉”开方,共话吉阳乡村发展大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兼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朱蓓薇:

人才+科技聚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是实施各种科技创新的保障。吉阳区作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人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吉阳,我觉得要集聚人才,利用好资源优势吸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人才;培养适合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建设一支懂经营、生产、管理、技术、电商的现代化农民队伍,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保障。

我在海南做创新性项目,了解到吉阳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芒果、火龙果、黑山羊等,如何让这些产品发挥更大的效益,我觉得技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他们能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做出精品,进行集约化的生产和管理,让产品通过高值化的技术,做成一系列功能食品、旅游食品、特膳食品,加大农民的增收。

三亚院士联合会有100多名院士,各高校也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有很多学院和学科,所设的专业都能服务于乡村振兴。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应该更多发挥专业力量与资源整合作用,与企业合作,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我是国务院食品学科专家组的组长,现在食品学科有480多所,学校74所,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人才蓄水池”。

希望吉阳区建立好乡村人才振兴体系,搭建好平台,强化保障措施并落到实处,让各类精英人才在这片热土上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吉阳区大茅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霞:

科学治村聚乡村振兴新规则

基于个人科研兴趣和岗位履责义务,我主动报名申请下村参加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要从几点入手振兴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一是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条主线,以党建引领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各个行政村的网格员与环境卫生整治、禁毒等各项工作联合在一起,打造成一网全做、一通到底,“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的新治理格局;二是抓好教育先行这一源动力,邀请海南师范大学党委及相关负责人与吉阳区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共同为大茅村的孩子绘就一片蓝天;三是抓好法治同行这一保障,成立“法律援助工作室”,开办“法治大讲堂”专题讲座,讲授《乡村振兴促进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政策法规;四是引进好产业,打造大茅“一村一品”娱乐休闲、采摘体验、幸福康养等近郊农业旅游产业。

▲中廖村黎族演员乘竹排在水面放歌。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李学仕摄

此外,壮大吉阳乡村振兴,强化乡村人才振兴支撑,应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位。发动“候鸟”人才在特定的时间、生产环节或专业技术领域,通过柔性流动的方式提供智力支撑、技术指导,并以文字、视频等现代信息化形式,最大程度地促进智力知识、技能经验的共享。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民俗剪纸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延山:

传承文化聚乡村振兴新产业

吉阳区委组织部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为我们这些“候鸟”人才建立工作联络站,搭建起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这次我们到大茅村开展乡村文化振兴传承技艺活动,得到大家的大力支持。在体验课现场,村民们学习氛围热情高涨,动手能力很强,每个人都能完成一件剪纸作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剪纸这项技艺传承下去,组建一个以大茅村民为主体的黎族剪纸团队,把大茅村打造成为海南剪纸第一村和剪纸特色村。同时,我们也将结合当地黎族特色文化,研究和运用好黎族文化符号,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加强传承创新和保护,引导文创产品跨界融合,在进行剪纸艺术作品创作的同时,带动一项文化产业形成,并将剪纸艺术融入到时尚服装、婚庆、家具等产业中,形成一条乡村文化产业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服务,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

▲在中廖村,小游客们兴趣十足地观看传统黎族织锦技艺。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李学仕摄

我们也殷切希望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为抢救、挖掘、保护本土文化创造一切条件,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搭建更大的平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海南省科技特派员、海南省“三区”科技人才周娜娜:

培养乡土人才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作为海南省科技特派员,我参与海南省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工作多年,经常组织各类科技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带领农户种植黄秋葵、圣女果、无花果、番木瓜等,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我认为乡村人才振兴要牵住人才这个“牛鼻子”,以科技人才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引导农民发现自己的优势,激发学习动力,培养专业技能。

乡村振兴的发展没有固定模式,要围绕地方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性发展。首先是借助科技改变传统产业,如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落笔村农业种植可考虑引进防虫网,发展绿色蔬菜。山地乡村可种植果树,我们可以给农民培训嫁接技术、扦插技术,进行苗木繁育增加创收;其次是继续推进科技宣传,培养农民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培育出一批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本土人才。

还要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为吉阳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力量。目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正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导师制、项目制、创意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引导大学毕业生加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