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dj.sanya.gov.cn
建设自贸港,最关键的是人才,最紧缺的也是人才。向外引才借智“扩大增量”、注重本土人才培养“盘活存量”、在“引培并举”的道路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类似这样关于人才工作的创新举措在吉阳区越来越多,正在推动更多的优秀人才把对三亚的关注变为走进三亚的实际行动。
吉阳区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向优秀人才敞开了最热情的怀抱,吉阳现在已经成为人才发挥才干、体现价值、实现梦想的一片热土。
聚集之地,开创人才发展新格局
梳理吉阳2020年的热词,“人才”无疑是重要关键词之一。
着力优化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拉开了“人才奔涌向吉阳”的大幕。
吉阳区以全局视野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人才工作的进步,各项人才政策措施掷地有声。
市政协副主席、吉阳区委书记陈跃为获得“百期十佳热门话题奖”的人才嘉宾颁奖。
围绕自贸港建设需要,全面梳理现有人才政策,制定一批急需政策,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制度体系。
2018年,成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升格为人才工作委员会,作为全区人才工作专职领导机关,加强了对吉阳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科学决策、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提升了人才工作地位;
2019年成立人才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全区人才工作制度政策落实工作,进一步整合人才工作相关力量,统筹人才政策、项目、资金、力量等资源;
制定实施《人才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区级领导直接联系专家制度》《人才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人才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机制,为广大人才来吉阳创业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全区34个单位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情况开展考核,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服务、保障进行全方位评价,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探索人才工作成效、全方位压实人才工作责任;
搭建起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组织、人社、发改等核心部门强势推进,全区上下协同联动、同频共振的人才工作组织架构,定位清晰、上下呼应、相互衔接的人才发展政策持续落地,形成了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使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吉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小宝表示,在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发展局的有力指导下,吉阳区积极做好“引”“聚”“留”文章,加快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着力培养、发现、汇聚优秀人才,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凸显,全区人才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才政策产生的引才聚才效应不断凸显,人才汇聚的热潮正在形成,一个个人才工作站辐射区内外,一批批专家团队纷至沓来……人才工作迎来新时代、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跑出了“吉阳速度”。
辈出之地,人才实现抱负的舞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双轮驱动,形成本地人才和外来人才叠加优势,吉阳区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招才引智工作。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吉阳区在人才的培育上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坚持刚柔并举,既向外引才借智“扩大增量”,又注重本土人才培养“盘活存量”,在“引培并举”的道路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外教手把手教英语。
“以前在村里见到外国游客,都感到特别惊奇,与他们交流时非常害羞。没想到现在能与‘洋朋友’同台竞技,欣赏黎族传统民俗节目,成为好朋友,这神不神奇?”村里的变化,让中廖村村民林泽强感受明显。
2019年3月3日下午,中廖村一片沸腾,村里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10位“特殊的客人”,是吉阳区陆续聘入的具有国际认证、教育部备案的外籍教师。多年来,通过不断注入外籍教师力量,吉阳区学校的英文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建设中的自贸港提供后备力量和智力支撑。随着吉阳区人才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开始涌向吉阳这片热土。
吉阳区教育局局长侯雪华表示,优秀的人才,往往最重视建功立业,如果三亚有了能让他们大显身手、实现抱负的舞台,他们自然奔涌而来。
吉阳区通过“不限期限和名额”方式,引进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建立“吉阳区教育人才储备库”,通过招纳待职教师,建立“教育人才库”,为吉阳教育储备力量;
成立教育智囊团,聘请三亚市实验中学原校长李致洪为智囊团首席顾问,为吉阳教育“问诊、把脉、开良方”……
聚焦需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
实施人才“高位嫁接”战略。在域外专家专业人才引进上,计划在“海南自贸港面向全球招聘人才活动”中招聘11名副高职称的教师,依托三亚市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吉阳区人才服务站引进12名高层次人才;
大力挖掘使用各类“候鸟型”人才。建立“候鸟型”人才信息库。目前现有登记信息“候鸟型”人才共223名,持续推进“候鸟”人才工作站建设,目前已设立红沙社区、卓达社区两个“候鸟”人才工作站,组织开展“候鸟”人才走进校园助学、走进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候鸟”人才座谈会等活动;
大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实施大学实习生招募计划,共接收170余名大学生到吉阳区各单位实习;积极联合共青团三亚市委、三亚市科技工业发展委员会主办6期三亚市互联网信息产业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系列培训班,引进12名高层次人才,其中4名已由园区自主申报通过人才认定。
实施人才战略,既要重视“天边”,也不能忽视“身边”。
在本土专家专业人才培养上,吉阳区委组织部启动医疗卫生系统2020年“银发精英”招聘工作,计划招聘4名优秀退休医疗人才;发掘退役军人、军属人才近300人;吸引外出务工青年、“80后”“90后”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70人实现自主创业。实施“双学历双轮训”和四个“乡土工程”,培养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40人以上……
吉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浩表示,一批批专家人才被请进来,一拨拨专业骨干成长起来,一支支具有一定规模、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在吉阳业已形成,构建起吉阳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强脊梁。实现产业留人、事业留人、制度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让他们在吉阳区各尽其用、各展其才,形成各类人才迅速成长、优秀人才充分汇聚、人才能力全面发挥的良好格局。
向往之地,人才逐梦的热土
2020年2月12日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空中课堂”刷屏了朋友圈。吉阳区医疗、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等领域的党员“候鸟”专家人才自发组成“讲师”团队,开展“同心抗疫·吉阳行动”公益大讲堂,通过“在线教学”,让“宅”在家的市民随时“充电”。截至目前,“同心抗疫·吉阳行动”吉阳人才公益讲堂开讲100期,课程内容涵盖医疗、教育、心理、经济、互联网、高科技农业等众多领域。这些高水平人才载体的落地,很好地回答了“人才来了能做什么”的问题,为人才来到吉阳提供了优质的发展平台,这是吉阳区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人才的一个缩影。
吉阳区开展“医疗心理专家人才健康文化乡村贺年行”活动,为村民们进行义诊。
只有让人才在吉阳感受到了温暖,享受到了便利,得到了进步,他们才会真正融入进来,为吉阳区的建设发展献智献力——吉阳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曾山说,高位推动、顶层设计和环境涵养,一系列人才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吉阳区向外界真诚抛出的“橄榄枝”,让各类人才心动、神往。
集聚创新要素,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各类人才活动10余次,落实吉阳区区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17位区领导共联系走访42名专家学者,全力营造人才工作浓厚氛围和优良环境;
聚焦选优,打造专业化干部队伍。开展40期“奉献自贸港”吉阳区人才专访活动,采用人物预约座谈的方式,重点邀请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三亚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进行人物专访,并通过“视频+文章”的形式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
举办18期“勇当先锋、做好表率”市、区政务服务进楼宇活动,切实引导和支持解决好人才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
组织发动10名医疗领域“候鸟”党员人才组成应急医疗团队;开展“万众一心,抗击疫情”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239件优秀文艺作品;
举办电商知识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推进“互联网+农业”深入发展;
开展吉阳区“党建引领人才助力”系列讲座,以旅游产品运营模式、产品匹配消费者需求等为话题,吸引20人次民宿业主、村民参加培训讲座,为返乡大学生创办民宿提升品牌宣传,产生较大的宣传辐射效应。
人才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是汇集人才的“引力石”。聚力统筹谋划、载体推动和项目实施,大力引导各类人才奋战脱贫攻坚主战场、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经济发展最前沿。
四海人才聚,逐梦海之南。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深度融合,为吉阳改革发展注入强大智力支撑,助推吉阳在新一轮发展中跑出“新姿态”、赛出“新速度”。
市政协副主席、吉阳区委书记陈跃为获奖人才嘉宾颁奖。
市政协副主席、吉阳区委书记陈跃表示,吉阳区正在以务实举措和最大诚意向天下英才发出邀请,随着一个个人才新政的相继出炉,一项项人才计划的陆续实施,一批批人才的不断成长,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如今的吉阳正高奏人才兴区的强音,加速凝聚智力动能,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