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共产党员网
无障碍浏览
首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进新征程 | 吉阳区:构建“三大体系” 赋能乡村振兴

【字体: 打印
2022-11-21 09:06 区委组织部周先豪

蓝天白云下,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茂盛的植被、独具特色的民宿、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博后村徐徐展开。

近年来,吉阳区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积极构建组织、人才、产业“三大体系”,有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形成“组织强农、人才助农、产业富农”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构建组织体系,牢固乡村振兴“顶梁柱”。坚持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来抓,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吉阳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健全乡村振兴领导和工作机构,区委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实行领导干部帮扶责任制度,区委主要领导带头包联2个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10名区领导16个区直单位挂钩联系16个村谋发展、理思路、出实招。

吉阳区结合“能力提升建设年”暨深化拓展“查破促”活动,紧扣乡村实际,聚焦理论学习、振兴政策、农技知识等内容开展系列培训活动,邀请行业内骨干进行专题授课,提升广大村社区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并研究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推行驻村工作队“千分制”平时考核机制,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确保责任上肩、措施到位、落实有力。目前,已培训党员干部953人次,激发起奋进乡村振兴使命担当。

构建人才体系,建强乡村振兴“主心骨”。坚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注重“引才、育才、用才”一体联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智力支撑。育优“领头雁”,选派48名省市区优秀干部到16个村分别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通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大比武”、创建“第一书记工作室”、采取“上级调训+本级轮训”等方式,使其不断开阔眼界、提升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建强“主力军”,将全区139名农村“两委”干部纳入村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安排15名选调生到村担任书记、主任助理,配齐配强农村工作队伍,以干部的高素质专业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用好“生力军”,实施乡村人才开发振兴工程,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选拔98名村干部,组建乡村振兴人才服务队,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指导、传授经验,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积极汇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目前,累计培训技能人员983人、新增技能人才743人,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利用好“候鸟”人才库资源,汇聚各领域人才,通过举行“吉阳乡村人才振兴论剑”系列活动,开展农村课题研究等,为吉阳乡村发展“把脉开方”。

构建产业体系,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坚持对照乡村振兴新要求,找准结合点、发力点,积极引入项目扩大投资,加快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旅游品牌。实施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聚焦风情民宿、水产养殖、苗木种植、土地留转开发等14个兴村项目,“一村一策”推动集体经济提档加速、转型升级。探索“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等发展模式,加强对传统黎族特色的风味食品、土特产品、非遗产品的提炼、深加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使村民多渠道就业、多元化增收。目前,已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运营,鼓励干部群众创办领办合作社136个,企业195家。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引导博后、六盘、红花、大茅等村大力发展农家餐饮、休闲垂钓、农事体验、户外采摘、户外露营等乡村旅游项目,将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旅游景观串联,走好“农旅融合”乡村振兴之路。

截至去年底,16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150万元,其中9个村收入过50万元,形成“多点开花、全面提升”的整体效应。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召唤担当。吉阳区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先进党组织“星级评定”活动和软弱涣散党组织“蝶变计划”,推广大茅、博后村省级党建新标杆经验做法,深化“党建+”发展模式,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